搜索信息

搜索貼子

搜索新聞

搜索店鋪

搜索商品

搜索團購

搜索新聞
國際職教大會
當前位置:職教網 ☉ 國內新聞 ☉ 職教新聞 ☉ 濰坊醫(yī)學院:“五維協同”,打造輔導員育人新模式

濰坊醫(yī)學院:“五維協同”,打造輔導員育人新模式

2023-11-09 14:36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未知    閱讀:145次    我要評論

[導讀]近年來,濰坊醫(yī)學院探索“輔導員+思政教師”“輔導員+專業(yè)教師”“輔導員+實踐教學單位”“輔導員+科研導師”“輔導員+家庭成員”的“五維協同”育人模式,構建“德醫(yī)相融、雙向貫通、多維協同”全環(huán)境立德樹人工作格局。 一、打造理論+實踐相結合”的協同育人體系,提高育人“高度”。 一是通過“思政課教學+..

近年來,濰坊醫(yī)學院探索“輔導員+思政教師”“輔導員+專業(yè)教師”“輔導員+實踐教學單位”“輔導員+科研導師”“輔導員+家庭成員”的“五維協同”育人模式,構建“德醫(yī)相融、雙向貫通、多維協同”全環(huán)境立德樹人工作格局。

一、打造理論+實踐相結合”的協同育人體系,提高育人“高度”。

一是通過“思政課教學+主題班會鞏固”相結合的形式協同育人。通過主題班會的討論和思考,將思政課教師傳授的理論知識與后續(xù)學生的實際思考進行整合,達成思政課程“引領性+反思性”的相統一。二是通過“思政課教學+主題教育活動”相結合的形式協同育人。雙方合作舉辦思政育人活動,如“情景劇展演——體驗式教育”“紅色主題日—儀式教育”等,達成思政課程“理論性+實踐性”的統一。三是學院聘請思政教師作為班級的班主任或者育人導師。協作構建“網絡思政”“課程思政”“節(jié)日思政”等育人模式。四是雙方協同參加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或培訓。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深化兩支隊伍的集體研討或資源共享促進育人融合。

二、打造內融+外展相結合”的協同育人體系,提高育人“廣度”。

一是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配合課程思政的內容,雙方協同組織學生采取知識點研討、現場參觀等形式進行知識內化和情懷提升。如“致敬無言良師”“參觀醫(yī)學標本展”“偉大抗疫精神解讀”等,達到抽象與直觀的統一。二是教風建設與學風建設相結合。協作開展專業(yè)理論與實踐相關活動,如“挑戰(zhàn)杯”大學生課外學生科技作品大賽、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教師講課比賽、學生授課大賽等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溝通,以賽育情懷,增強專業(yè)認同。三是榜樣引領與思政引領相結合。協作邀請醫(yī)學情懷濃厚的相關專業(yè)領域學者、專家與學生交流,將其專業(yè)內容、經驗傳授與思政引領結合,發(fā)揮榜樣激勵優(yōu)勢,塑造學生“專業(yè)三觀”。

三、打造校內+校外相結合”的協同育人體系,提高育人“準度”

一是共同制定全過程職業(yè)道德教育。實施精準化遞進式的思政教育,校內一、二、三年級通過入學教育、志愿服務、專業(yè)活動等細節(jié)設計早接觸職業(yè)元素,使之感悟仁愛精神;四、五年級通過見習和實習等,再由實踐教學單位對學生進行精準的職業(yè)道德的再教育。二是同步推進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培養(yǎng)。針對于當下的思政教育熱點或醫(yī)學教育熱點等進行及時溝通交流。校內,校黨政領導干部、思政教師、專業(yè)教師、輔導員等定期講授思政課;校外實踐教學單位定期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思政教育活動或政治理論學習活動,促進學生政治素養(yǎng)與專業(yè)技能共同提高。三是搭建雙方線上線下聯系平臺。定期保持溝通交流,加強科研項目、醫(yī)教融合、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資源共享、服務大眾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四、打造外顯+內隱相結合”的協同育人體系,提高育人“深度”。

一是達成育人共識。輔導員和導師都要關注學生的思想狀況,共同就學生存在的思想或心理等問題定期溝通交流,吸引學生參加輔導員組織的政治理論學習活動或其他思政教育活動,參與教師的科研,對學生的挫折心理進行疏導等。二是共建協作媒介。輔導員積極與導師溝通,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科研成果轉化孵化、學術論壇、學術沙龍、助研工程、科研助理等,并進行合力引導。三是增強共情能力。雙方共同參與學生管理服務和科研活動,聘請科研導師作為兼職輔導員或班主任,增進科研導師對輔導員工作的了解,科研導師也可以邀請輔導員加入科研課題組或教學改革小組,增強輔導員對科研內容或改革內容的了解。

五、打造家風+校風相結合的協同育人體系,提高育人“力度”。

一是建立信息溝通平臺。利用微信、QQ等建立家長群,及時將學校的校訓、校風、學風、教風以及舉辦的思政教育、文體活動等跟家長進行分享,通過家訪、家長會、問卷調研、電話隨訪等方式全面了解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為家校合育奠定基礎。二是共參儀式教育活動。利用新生入學教育、學生畢業(yè)典禮、榮譽頒獎等契機,邀請家長現場或者網絡同步直播等方式共同參加,共同感受學校的文化底蘊和儀式感教育。三是定期舉辦家長講堂。定期分享公益性家庭教育課程、親子溝通技巧、國家政策方針、時事新聞等,提高家長的思政引領意識,做到家校育人同步。四是日常事務性溝通。結合學校獎助貸補、困難生資助等工作,與家長進行深度溝通交流,整體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思想狀況等情況,共同配合做好感恩教育,共塑學生的良好品德。

來源:山東省教育廳

聲明:本文系轉載,是用于學習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錯誤或侵害權利人權益,請留言,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發(fā)表評論:

本站客服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