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春期生理與心理發(fā)育不成熟,抗壓能力較弱。為了讓孩子上一個好學校,老師家長拼命給學生施加壓力和學習任務,這些壓力將會使孩子出現(xiàn)一些情緒和行為的改變,孩子為了學習經常要花費許多時間,這樣也會把自己的情緒歸于學習這件事情,他們很反感老師和家長這樣“無理”地對待自已,于是越來越對學習感到厭倦。因此容易產生厭學心理。
二、青少年心理發(fā)育產生厭學。調查發(fā)現(xiàn),發(fā)生厭學與一些孩子初入青春期有關,當女孩出現(xiàn)初潮和男孩首次遺精時,由于神經、內分泌的作用,他們的警覺性增強,害怕學校其實是一種移花接木的轉換防御機制,通過棄學暫緩了“不被人發(fā)現(xiàn)”、“不知如何是好”這種潛在的性心理壓力。處理兩性關系時也容易和家長產生沖突,進一步激化厭學情緒。
三、學習成績跟不上,受到來至老師、家長和同學的壓力、責怪和鄙視。曾經我看過一封信是這樣寫的:很久以來,生活令我沮喪不已,寫這封信以前,我把我高三前前后后想了想,覺得我整個是個失敗者。中考時分數(shù)差七分上線,我是用爸媽的辛苦錢上的高中。從上學的第一天開始,我就背著這個包袱。為了對得起爸媽,我拼命的學習,然而,事與愿違,我的成績越來越差?,F(xiàn)在離高考還有四個月,考試頻率很高。考一次,我就被打擊一次,我有時會被老師聽似平常的話語羞得無地自容。就這樣,我的心情越來越槽。在學校,我經常孤孤單單一個人,聽到別的同學討論問題,我想問、想說,可是我覺得自已成績太差,感到沒有資格和他們在一起。盡管我知道同學之間沒有貴賤之分,可是我怕那些成績好的同學的那種眼神。每次當我滿懷信心和希望坐在教室里,但最終給我的是失望與羞愧。人們在努力之后如果沒有辦法獲得自己期望中的效果便會產生強烈的無助感和挫折感。這種挫折感也嚴重影響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進而也容易產生厭學心理。比如一些孩子會說:我不是不想學呀,我是根本就學不會呀。
四、與人際關系差有關。由于性格原因,有些學生人際關系差,經常與同學們吵架甚至打架,最后同學們都不喜歡他,感到在學校沒意思,產生了厭學心理。
五、缺乏必要的輔導和關心是產生厭學心理的主要原因 。有些學生家長收入比較穩(wěn)定,生活有保障,由于家長在單位從事繁重的工作,回家又要忙于家務很是辛苦,所以晚上或節(jié)假日總想好好休息,調整自己,打麻將、跳舞、下棋、釣魚成了他們的業(yè)余愛好,他們很少過問孩子的學習,很少了解孩子的思想,認為只要將孩子的吃、穿照顧好就行了。他們對孩子嬌生慣養(yǎng),生活上照顧無微不至,孩子養(yǎng)尊處優(yōu),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依賴生活,而學習上又無人輔導,思想上又無人關心,天長日久,孩子怕苦怕累,遇到困難繞道走,失去依賴就寸步難行。
糾正厭學心理的對策
孩子厭學的原因雖然由于每個孩子情況的不同會有所區(qū)分,但是卻存在著一定的共性,通過這些共性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的特點。學生的厭學心理產生是內外共同作用的結果。必須依靠學生、家庭、社會共同努力,互相配合,綜合治理,探索糾正厭學心理的對策。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土壤。因此,在幫助學生糾正厭學心理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家長如果能夠意識到與子女和自身雙重角度上考慮教育問題,合理調整教育行為,這將對改善家庭教育質量、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糾正子女的不良厭學心理產生良好的作用。
一、椰殼效應
一個孩子很不喜歡吃飯,家長為此傷透了腦筋。一次,孩子的父親帶回了一個新穎別致的椰殼。孩子看到椰殼后愛不釋手,父親就把椰殼鋸成兩半,給孩子當吃飯的飯碗。結果,孩子愛上了吃飯,問題迎刃而解。這一現(xiàn)象被稱為椰殼效應。其實學習也是同理。如果父母在要求孩子學習時,了解孩子喜歡以什么樣的方式自主學習,并且給孩子以相對自由的選擇空間,何愁孩子不喜歡學習,何愁孩子會厭惡或躲避學習?每個父母都要學會做一個有心人,利用自己的智慧制造這樣的“椰殼效應”,讓孩子徹底擺脫厭學心理,愛上學習。
二、盡量減輕孩子的心理和學業(yè)負擔。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有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撥苗助長,他們只重視孩子的分數(shù),只看成績名次而不顧孩子實際智力水平和心理特點,不考慮孩子的可接受性,學習精力和愛好,往往一廂情愿地給學生施壓,還嫌不夠,家長在家也要孩子開夜車,甚至恐嚇學生,考不上大學,你就會完蛋,就別來見我。當孩子的心理和能力達不到和承受不了時,就會厭學,有的干脆離家出走。因此,老師和家長要盡量減輕學生學業(yè)負擔,結合中學生心理特點施教,做到富教于樂,勞逸結合。
三、輔導孩子提高學習能力。很多厭學的學生一般都是由于學習跟不上,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怪以及同學們的輕視。索性破罐子破摔,經常逃學,在外“鬼混”。因此,老師和家長,尤其是家長及時想辦法,輔導學生的學習,工作忙和有條件的可請家教,父母要經常幫助子女恰如其分地作出估計,既不要盲目樂觀,也不要低估。這樣,才能使子女處于自信而步子不滿,自尊而不自負,自善而不自棄的心理狀態(tài)。只有學生學習提高了,才會使他們變得自信起來,那么學習的興趣自然而然就會產生。
四、幫助孩子樹立必勝的信心 。美國哲學家愛默生所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訣”。一個人只有成功的決心和信心才能保持最佳的精神狀態(tài)。老師和家長要注意批評的尺度,成功時讓孩子感到成功的喜悅。批評孩子時,就要注意場合和尺度,以激勵為主,少用批評、責怪為妙。對學生學習上的任何進步都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孩子們嘗到成功的喜悅,家長應該給子女降壓、松綁,不要過分強調競爭;要多傾聽、多寬慰、多疏導,鼓勵孩子只要花了力氣,學出自己的水平就是成功,還要多關心孩子的休息和心境、心理變化和成長。
作為一名家長,學習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導孩子的學習,如何指導孩子樹立遠大理想,如何塑造自身的人身價值,如何進行自我心理調適,承受挫折,培養(yǎng)自控能力等,并與接受優(yōu)秀家長的身教言教并重,認識一味溺愛、打罵、體罰、放縱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多與學校配合,同時 優(yōu)化家庭教育、改善父母子女關系對糾正孩子的厭學心理具有重要的意義。父母帶給孩子的應該是更陽光的自我,更自主的成長。